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炒作,但对虚拟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始终持鼓励态度。国家认可的虚拟货币技术,本质是区块链及相关配套技术,这些技术已在金融、政务、供应链等领域落地应用,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在金融领域,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特性被广泛用于跨境支付与供应链金融。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的跨境支付系统(CIPS)引入区块链技术后,实现了参与方之间的实时数据共享与交易确认,将跨境汇款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分钟级,且交易成本降低 30% 以上。某国有银行基于区块链开发的供应链金融平台,让核心企业的信用可沿着供应链层级传递,中小微企业凭借真实交易数据即可获得融资,解决了传统模式下的融资难问题。
政务服务领域,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提升了数据公信力。深圳推出的 “区块链电子证照” 系统,将居民身份证、不动产权证等 200 余种证照上链存储,办事时无需携带实体证件,通过手机即可完成验证,截至 2024 年已累计节省行政成本超 10 亿元。杭州的 “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” 实现了企业注册、社保缴纳等业务的全流程上链,审批效率提升 60%,数据造假率降至零。
在供应链管理中,区块链技术构建了商品全生命周期的可信追溯体系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导的 “区块链食品溯源平台”,已覆盖 1.2 万家企业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食品从种植、加工到运输的全流程数据。某知名家电企业应用区块链后,零部件溯源时间从 3 天缩短至 2 小时,质量问题召回成本降低 50%。
能源与环保领域,区块链技术助力绿色低碳发展。国家电网开发的 “区块链电力交易平台”,实现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计量、交易结算全自动化,2023 年平台交易量突破 10 亿千瓦时,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技术支撑。重庆的 “区块链碳交易平台” 让企业碳排放数据实时上链,确保交易透明可追溯,上线一年来碳配额交易量增长 40%。
这些被国家认可的技术应用,均剥离了虚拟货币的投机属性,聚焦实体经济痛点。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、透明化优势,在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、防范风险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。未来,随着 “东数西算”“数字人民币” 等国家战略的推进,区块链技术将进一步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融合,在更多领域释放潜力,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技术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