挖矿赚了 5000 万违法么?深入剖析其法律性质与后果


“挖矿赚了 5000 万违法么” 这一问题,在不同类型的挖矿活动下,有着截然不同的答案。以传统矿产资源挖矿为例,若未经合法许可,私自开采金属矿、煤矿、砂石矿等,无疑是违法行为。我国对矿产资源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》,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,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、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范围采矿,或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,都将面临严厉处罚。不仅会被责令停止开采、赔偿损失,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,还可能面临罚款。若拒不停止开采,造成矿产资源破坏,相关直接责任人员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。像文昌市蓬莱镇某石场,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开采玄武岩,经鉴定采空资源量巨大,销售金额合计 4169 万余元,主要责任人梁某斌被以非法采矿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 300 万元,违法所得 5000 余万元全部被没收。

而虚拟货币挖矿,在我国同样被明确禁止。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指通过专用 “矿机” 计算生产虚拟货币的过程,该活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,对产业发展、科技进步带动作用有限,且虚拟货币生产、交易环节衍生风险突出,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节能减排带来不利影响。2021 年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活动的通知》,将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列入淘汰类产业,禁止投资。在湖北武汉,曾有一起涉及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合同纠纷案,法院审理后认定,以 “挖矿” 为目的购买存储服务器的行为,违背绿色发展原则,损害社会公共利益,合同无效。哪怕挖矿赚取了高额收益,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,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活动及其收益均不受法律保护。

因此,无论是传统矿产资源挖矿,还是虚拟货币挖矿,赚取 5000 万的行为若未依法依规进行,都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。合法合规是开展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,投资者和从业者务必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,避免因一时逐利而陷入法律困境,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。